【卸妝基礎全攻略】用法真的正確嗎?產品怎麼挑?一次解決你所有疑問!

基礎卸妝知識完整介紹

  • 2019年9月17日
  • 2019年9月17日
  • 藥妝

「化妝容易,卸妝煩」,忙了一整天,還加場參加聚會,爬進浴室洗澡洗頭已經很偉大了,卸妝只想快速解決,但長久累積下來,色素沈澱、毛孔阻塞,又或者過度清潔老是皮膚乾澀掉屑,膚況越變越差甚至成為敏感肌,該怎麼辦?

今天教妳如何重新檢視自己的卸妝習慣,並教你如何針對自己的膚況、平日的妝容挑選相符的卸妝產品,以及正確清潔的概念。讓你省時又護膚,從卸妝開始打造美麗素顏肌。

掌握自己的膚況,聰明用對卸妝產品!

掌握自己的膚況,聰明用對卸妝產品!

已經戒吃雞排、不熬夜,該擦的保養品、該敷的面膜都沒少,為什麼還是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天天化妝卻皮膚透亮、沒有痘痘、零毛孔呢?原因可能就出在卸妝品!

若使用不合適的卸妝產品卸妝,不只會造成色素沈澱、膚況越變越差之外,有的甚至會油上加油、長更多的痘痘。下面就來「肌質、卸妝品」連連看,檢查你的卸妝品到底有沒有選對?

敏感肌

任何人的肌膚都可能受到環境影響,如曬傷、乾裂,或過度去角質使皮膚變薄,進而產生刺痛、泛紅、長疹子等狀況。非必要盡量不要化妝,無可避免時也應以淡妝為主。

適合的卸妝產品:成分簡單不刺激的「卸妝乳」、「卸妝霜」
保養方式:減少對肌膚的刺激,注意保濕。

乾性肌

容易感覺肌膚緊繃、脫屑、長細紋的話就屬於乾性肌。
乾性肌缺油而無法鎖住皮膚的水份,導致皮膚過於乾燥,所以表層易緊繃,也較沒有彈性。

適合的卸妝產品:「卸妝乳」、「卸妝霜」、「卸妝凝膠」
保養方式:著重保濕,並用油性乳液或乳霜進行鎖水,讓皮膚保持最佳狀態。

混合肌

T字部位、下巴容易出油,但兩頰卻較為乾燥就屬於混合肌。
日曬、換季、生活習慣、壓力、生理期等,眾多原因導致皮膚狀況不穩定、油水失調。

適合的卸妝產品:「卸妝油」、「卸妝乳」、「卸妝凝膠」
保養方式:可以分區保養,油性部位補水、乾性部位保濕補油。

中性一般肌

油水平衡、毛孔細緻,肌膚有彈性、有光澤,簡單清潔、保養就能達成的美人肌。

適合的卸妝產品:「卸妝乳」、「卸妝凝膠」、「卸妝型洗面乳」、「卸妝水」
保養方式:根據季節變化,稍微調整保濕產品強度,夏季注意防曬。

油性肌

臉部油脂分泌旺盛,上妝容易脫妝,有毛孔粗大、黑頭粉刺、痘痘等肌膚問題。

適合的卸妝產品:「卸妝乳」、「卸妝凝膠」、「卸妝型洗面乳」、「卸妝水」
保養方式:盡量使用清爽型保濕產品,讓肌膚可以呼吸。

教你認識7種類型不同卸除彩妝產品,搞懂其成分!

教你認識7種類型不同卸除彩妝產品,搞懂其成分!

卸妝品從水到油可分為7種,卸妝霜、卸妝油、卸妝乳、卸妝凝膠、卸妝洗面乳、卸妝水、眼唇卸妝液。
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和適合的膚質,以下會更加詳細的說明各種類型的卸妝品成分、清潔力和使用感想,讓你在琳瑯滿目的卸妝用品櫃前,可以更明確的找出自己想要的商品。

卸妝油

卸妝油的成分是由油脂與乳化用界面活性劑(本文簡稱「乳化劑」)結合而成,卸妝效果強,油的部分又有礦物、植物、動物油與合成酯之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滋潤效果。

其中又以植物油最為親膚、安全,而植物油中又分為較油膩的橄欖油和小麥胚芽油,較清爽的葵花油和葡萄籽油。

合成酯的部分則較具爭議性,雖然沒有明確研究報告指出絕對相關,但不適當的化學成分添加如IPM,確實對一部分的消費者引起刺激反應,如出現粉刺、皮膚蠟黃等。

乳化劑目的在融合水和油,並有較強的清污力,若添加比例過高,容易造成皮膚過度清潔,造成洗完後呈乾燥緊繃的現象。一般來說適合乾性肌、敏感肌及混合肌,和使用蜜粉、粉底液、持久型粉底液、持久型粉底的妝容。

卸妝霜

卸妝霜主要成分多為礦物油、水和乳化劑,因礦物油親膚性不佳,多會添加潤膚劑及保濕劑,同時協助肌膚達到調理的作用。

卸妝霜也因油含量高,一遇人體體溫就會融化,輕輕按摩就能溶出髒汙和彩妝,卸妝力僅次於卸妝油,且不會有殘留「未乳化乾淨」造成毛細孔阻塞的問題。

整體來說適合乾性皮膚、敏感性肌膚及混合肌,和使用蜜粉、粉底液、持久型粉底液、持久型粉底的底妝。

卸妝乳

卸妝乳內包含油、水及乳化劑,預先乳化的技術使油水透過界面活性劑接在一起,形成「油包水型」或「水包油型」。

其中親油性强的油包水型,一般有更好的卸妝力,使用時要注意鼻翼、下巴是否有殘留油脂,以免引發粉刺出現。

親水性強的水包油則較為溫和,更容易暈開在臉部肌膚,減少摩擦造成的刺激,清洗時二次乳化也更容易被溫水沖掉,減少殘留的疑慮,但卸妝力就會比油包水的類型稍弱一些。

兩種類型都適合中性肌、混合肌、油性肌,和只用蜜粉、粉底液打底的妝容使用。

卸妝凝膠

適用於中性肌、混合肌及油性肌膚的卸妝凝膠,主要分為水性及油性兩類。

水性卸妝凝膠主要以界面活性劑來卸妝,並加了高分子膠質讓質地增加黏稠度,只是非油類的卸妝品卸妝力普通,使用持久型粉底液的底妝,可能需要卸兩次才卸得乾淨,要注意使用後皮膚是否呈乾燥、緊繃狀態,導致長期下來造成肌膚負擔。

油性卸妝凝膠可理解成膠狀的卸妝油,適用於濃妝的卸除及深層的清潔,因其高卸妝力不建議天天使用。

此外目前市面上還多了溫熱卸妝凝膠,卸妝的同時達到打開毛孔、清除粉刺的效果,但是其溫感成分可能對皮膚產生刺激,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卸妝型洗面乳

標榜可以卸妝的洗面乳,在原本中低程度的界面活性劑中,加入了更高比例具有溶妝力的界面活性劑,使其能夠溶解油性化妝品。

但本質上還是洗面乳,所以卸妝力非常有限,僅適用於卸除淡妝和蜜粉。因含有高強度的界面活性劑,所以通常添加許多保濕成分,避免臉部油脂也被洗掉,而造成過度乾燥的問題,但即便如此仍不建議長期使用。

總結來看適合中性肌、混合肌及油性肌。

卸妝水/濕卸妝棉

卸妝水主要成分為水與界面活性劑,與臉上油污和妝容產生乳化作用,進而達到清潔的效果,卸妝力偏弱。

這類產品使用的界面活性劑種類、比例、洗淨力、刺激度、潤膚性皆不盡相同,且種類繁多,建議在挑選時除了查清楚成分再購買,也要依自己的使用狀況做取捨用。

適合中性肌、混合肌,以及出門在外沒時間時使用。

眼唇卸妝液

眼唇局部清潔用品,成分接近卸妝乳為油、水與極少量的界面活性劑,由於這兩個部位的肌膚相當敏感,所以其使用的界面活性劑,基本上都不具刺激性。卸除時要輕柔的用化妝棉及棉棒沾取後輕輕擦拭,並在卸除完後仔細清洗油分,避免毛孔阻塞。

卸妝油 卸妝霜 卸妝乳 卸妝
凝膠
卸妝型
洗面乳
卸妝水 眼唇
卸妝液
主要成分 油/乳化劑 油/水/乳化劑 油/水/乳化劑 油或水/界面活性劑 水/界面活性劑 水/界面活性劑 油/水/界面活性劑
清潔力 中高 中~中高 中低
刺激性 低~中低 低~中低 中低 中低 低~中
使用感 油膩感 高滋潤 稍感油膩 清爽~略乾 清爽~乾燥 乾燥 稍感油膩
適合膚質 乾性肌敏感肌混合肌 乾性肌敏感肌混合肌 中性肌混合肌油性肌 中性肌混合肌油性肌 中性肌混合肌油性肌 中性肌混合肌油性肌 各種肌膚
可卸妝容 蜜粉
粉底液
持久型粉底
濃厚彩妝
蜜粉
粉底液
持久型粉底
濃厚彩妝
蜜粉
粉底液
一般彩妝
蜜粉
粉底液
一般彩妝
蜜粉
淡妝
蜜粉
淡妝
濃厚彩妝

卸妝步驟一次掌握!各種產品使用教學

卸妝步驟一次掌握!各種產品使用教學

卸妝油/霜/乳

  1. 在手、臉乾燥的情況下開始卸妝,避免卸妝油遇水乳化,降低其卸妝力。
  2. 用雙手預熱卸妝品,尤其是霜狀的卸妝品,預熱後有更好的延展性,較接近體溫的溫度,也可以協助毛孔打開,達到更好的卸妝效果。
  3. 接下來要用輕柔的按摩手法,慢慢在臉上推開卸妝品,使其與彩妝充分溶合。並注意卸妝品用量必須充足,以免臉部太乾造成拉扯與摩擦。
  4. 先卸除妝感較厚重的眼妝及口紅,最後再卸除全臉粉底。整體卸妝按摩的時間約2-3分鐘,讓卸妝品有足夠的時間溶解彩妝。
  5. 卸妝品溶解並與包覆起彩妝之後,先取少量清水輕輕帶過臉部,讓卸妝品和水融合成乳白色,多次重複此動作,確保卸妝品已完全被乳化。
  6. 用水打濕臉部清潔用海綿、化妝棉或棉棒,輕輕擦去眼唇部位彩妝,洗淨海綿或使用乾淨的化妝棉、面紙,一樣沾濕再輕輕擦拭面部底妝。
  7. 因為油份遇冷水易凝結,卡在毛孔裡,所以使用攝氏40度左右溫水稍微沖洗,比較不會殘留。
  8. 最後使用洗面乳,將全臉包括眼頭、眼尾、髮際、鼻翼、下巴等較容易忽略的部位,用溫度較低的攝氏25~30度水,把臉上殘留油脂洗乾淨,以避免毛孔阻塞生成痘痘肌。

卸妝凝膠

  1. 在手、臉乾燥的情況下開始卸妝。
  2. 將卸妝凝膠擠在雙手掌心預熱。
  3. 從油脂分泌量較多的T字部位或U字部位開始塗抹。
  4. 接著順延到眼周和唇部周圍輕柔的慢慢按摩,按摩不超過2分鐘。
  5. 彩妝充分溶解後,利用30~35度溫水稍微沖洗,輕微按摩帶過臉部將卸妝凝膠再乳化。
  6. 最後將再乳化的凝膠以溫水沖洗乾淨。
  7. 若是油性卸妝凝膠,建議再用洗面乳洗一次臉,將殘留油脂、彩妝和易忽略的部位清洗乾淨。水性卸妝
    凝膠則視狀況可不需用洗面乳,只是仍建議至少用溫和的洗面乳簡單清潔,以確保沒有殘妝或油污留在臉上。

卸妝水/濕卸妝棉

  1. 使用化妝棉沾取卸妝水至整片濕潤。
  2. 輕敷於較不易卸除的眼部和唇部等重點彩妝部份10~20秒。
  3. 待彩妝溶解後輕輕由眼頭向眼尾擦拭。
  4. 再以卸妝水沾濕數塊乾淨的化妝棉。
  5. 由鼻頭開始向外、再由上到下輕柔緩慢的擦拭臉部底妝。
  6. 髒了就換一塊,擦拭至沒有殘留粉底為止。
  7. 最後用洗面乳清洗,徹底洗淨殘留的彩妝及界面活性劑。

眼唇卸妝液

  1. 準備好棉棒、化妝棉、衛生紙。
  2. 將衛生紙墊在睫毛下方,再以沾溼卸妝液的棉棒,從睫毛根部順著尾端往下刷至乾淨。
  3. 拿兩塊化妝棉沾濕卸妝液,分別輕敷在眼妝及唇妝上10至15秒。
  4. 待彩妝溶解後輕輕擦拭眼部及嘴唇。
  5. 最後再用化妝棉沾濕溫水,輕輕帶過眼部及嘴唇。
  6. 之後再使用其他卸妝品卸除底妝。

你用對了嗎?常見的5種錯誤卸妝方式!

你用對了嗎?常見的5種錯誤卸妝方式!

會錯一:整年都用同一罐

好不容易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卸妝品,就一直使用,卻忽略了膚質其實會隨著季節改變,不同的妝容有時候也需要不同的卸妝品,應隨膚況及妝感調整所使用的卸妝品,才不會皮膚變差卻找不出原因。

會錯二:眼唇卸妝卸全臉

雖然乍看之下,眼唇卸妝液低刺激又具有足夠的卸妝力,但其油的部分可能一起溶掉保護臉部的油脂,而且眼唇卸妝液並沒有乳化劑,即使用洗面乳清潔,仍有殘留的疑慮。

會錯三:含油卸妝品濕濕用

含有油脂的卸妝品建議乾手使用,也盡量不要在充滿水蒸氣的浴室使用,避免提前乳化降低卸妝效果。

會錯四:卸妝按摩用力按

有些卸妝品會添加精油,讓卸妝的同時也能按摩肌膚來放鬆,但清潔用品仍與保養品不同,若過度施力搓揉,會使彩妝或污垢、灰塵與肌膚產生摩擦,增加皮膚的負擔最終導致角質層的傷害。

會錯五:卸完妝先滑手機

擦拭型的卸妝品在清潔擦拭後,如果沒有立即使用洗面乳清洗的話,很可能造成界面活性劑在臉上停留的時間過長,非常容易過度刺激皮膚、讓皮膚變得敏感。有些甚至會與皮脂相溶解,造成洗淨後皮膚乾燥脫屑。

常有的清潔疑難雜症快問快答

常有的清潔疑難雜症快問快答

卸完妝還要洗臉嗎?

要。再度清潔可以避免殘妝、未乳化完全的油分留在臉上。但如果是剛用完清潔力較強的卸妝產品,可以使用溫和保濕型的洗面乳做最後簡單的清潔。

若是不含油份的卸妝產品,在擦拭臉部之後,可使用清水仔細清洗臉部,去除殘留的界面活性劑和油污。

防曬要用什麼卸?

有防水防汗且含有油分的防曬,胥使用含油的卸妝品卸除,若只是一般的防曬乳,用洗面乳即可清潔乾淨。

手卸不到的地方怎麼辦?

即便是已經掉光的口紅,在唇紋深處也仍有殘留,因此如內眼線等不易卸除的地方,建議使用棉棒,沾取少量低刺激性的卸妝產品,輕輕擦拭卸除。

過度清潔臉很乾怎麼辦?

卸妝後若感覺肌膚乾燥緊繃,那就是皮脂層也被清洗掉了,此時應抓緊時間先擦補水的保濕,在上一層含有油脂的保養品鎖住水分,避免水分蒸發後又開始分泌油脂。

此外也要考慮卸妝時間是否過長?或是卸妝產品的清潔力對自己來說太強?等因素,試著改善。

長期使用添加人工合成酯會怎樣?

不只市售的卸妝油,包括保養品都會添加人工合成酯,因為它分子小容易推開,滲透力也很好,能協助天然油和其他保濕成分的吸收。

只是其中最容易引起皮膚問題的十四酸異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簡稱IPM)及十六酸異丙酯(Isopropyl palmitate,簡稱IPP),這兩者的刺激性大,可能讓部分使用者產生粉刺、角質層角化、肌膚蠟黃等現象。
(參考:https://www1.cgmh.org.tw/cosmetic/contents/medi98.htm)

若不確定自己是否對這兩種成分有不良反應,建議購買時卸妝產品時避開這兩種合成酯。

膚質會變,卸妝品也要跟著變

雖說膚質先天就決定了,但後天環境、季節、年齡、飲食和保養方式卻更具影響,夏天油性肌,冬天乾燥肌也是很有可能的。時時關注自己的膚況,針對當時的膚況、妝容等情況去使用清潔、保養用品,才能做好清潔與保養喔!